首页 母婴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
  • 1、批评多于鼓励 每个人不论年少年长都喜欢听好听的。我们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我们每天面对的总是批评,那我们就不仅会失掉自信心,而且工作起来也没有兴趣,对生活的体验都会与受表扬时不同。成人对自我的 ...
    2016-1-18 01:28
  • 1、推脱责任: 这些儿童把简单的失败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观地分析学习成绩不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检查自我,吸取教训。他们常常把考试成绩不好归于老师讲课没有讲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师阅卷不公平等原因。其 ...
    2016-1-18 01:28
  • 这一直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注重宝宝的早期教育,而另一部分并不确定有没有作用的父母,也担心自己的宝贝输在起跑线上,做出了宁可信其有的选择。 而早教行业也是风生水起,新建早教中心一浪高 ...
    2016-1-18 01:28
  •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在1~3岁的时候,会进入艾里克森所提出的自主、羞怯或怀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会自主地探索环境以及尝试新事物。比如说,他们会开始试着自己用小勺吃饭。然而,有些父母为了节省时间,或怕孩 ...
    2016-1-18 01:28
  • 一、顺水推舟法 一个星期天,我们计划在家做家务,搞大扫除,孩子叫我野外去玩,我说去不了。他玩 耍心切,很不满意地说:我叫你做什么你不做,以后,你叫我做什么,我也可以不听。 我就顺着他说:你不要我管太好了 ...
    2016-1-18 01:28
  • 启发孩子自己解决困难 临出门时,孩子突然想起老师要他带红色的东西去幼儿园,而红色的东西虽然家中有,却需要花时间寻找,而时间对孩子和父母又都非常紧迫,你是否会立即帮孩子寻找? 对策:如果此时你能启发孩子, ...
    2016-1-18 01:28
  •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罗素对当时的教育制度深感不满。他认为,传统教育制度不利于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教育者不尊重儿童的权利,忽视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或被命令去做他们所不喜欢的事情,或被命令不去做他所喜欢的事情 ...
    2016-1-18 01:28
  • 许多专家早已反复强调:超前教育不可取。但是许多父母仍不以为然,反而纷纷要求幼儿园在中班、大班开设数学班、英语班,还有些父母甚至要求幼儿园开始小学一年级课程。可见,时下的新新父母已经不满足孩子只会几个简 ...
    2016-1-18 01:28
  •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别人替他们收拾残局是不可能的。家长需让他们经过失败的考验后,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而 ...
    2016-1-18 01:28
  • 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学者斯特娜夫人有一个女儿叫维尼夫雷持,从3岁起就会写诗歌和散文,4岁起能用世界语写剧本。她的诗歌和散文从5岁起就被刊载在各种报刊上。日本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在其《早期教育与天才》一 ...
    2016-1-18 01:28
  • 根据心理调节策略的性质,可以将之分为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积极策略可以帮助宝宝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办法适应当前的新环境,从而改善自己的心理和人际关系。而消极策略则助长宝宝的不良反应,造成人际 ...
    2016-1-18 01:28
  • 1、推脱责任: 这些儿童把简单的失败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观地分析学习成绩不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检查自我,吸取教训。他们常常把考试成绩不好归于老师讲课没有讲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师阅卷不公平等原因。其 ...
    2016-1-18 01:28
  • 一、孩子惧怕老师的原因 原因可能包括两方面: 一般,孩子惧怕老师是因为不能忍受老师对自己冷淡的态度,或不能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批评而与老师产生的一种抵触情绪;目前,许多老师都不能够常常以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 ...
    2016-1-18 01:28
  •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并没有秘密可言,更没有什么不能让父母知道的。教育专家指出,拥有秘密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个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紧密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秘密的“ ...
    2016-1-18 01:28
  • 1、6岁的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 错误回答: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 事实上,你不可能了解她的感受。因为她是你心爱的孩子,你心疼她,你怎么可能完全了解她的感受?自然,你是想告诉她,妈妈理解 ...
    2016-1-18 01:28
  • 对刚刚进入学校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孤独”感。以前熟悉的园所环境和现在面对的教室相比,差别还是比较大。在新班级,新同学彼此不认识,以前相处三年的好朋友、好伙伴也不见了踪影,会产生孤独感。 坐不住 小学毕 ...
    2016-1-18 01:28
  • 孩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小孩唯我独尊,通俗一点就是“小气”,我的东西别人不能动,自己的东西就一个人玩。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什么也不缺,可越来越小气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孩子不会分享,不会有福同享,以至于越来越独, ...
    2016-1-18 01:28
  • 1、抚养方式 照顾者(尤其是妈妈)能否提供孩子合适、积极、温柔、细致的照顾,即要专心致志、身体接触、话语激励、物质激励、及时响应。早期失去母亲的照顾(尤其是3个月~1岁之间)、容易忽略孩子、身体照顾不足或者过 ...
    2016-1-18 01:28
  • 1、做好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衔接工作。 目前我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问题还没完全处理好,给孩子入学造成不少适应性困难。因此,学校和家庭应重视这个问题。家庭应给孩子做入学准备,进行入学教育;学校要布置吸引 ...
    2016-1-18 01:28
  •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 ...
    2016-1-18 01:28
相关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