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俗
民俗
  • “色仙”吕洞宾,三戏白牡丹
    除「剑仙」、「醉仙」和「诗仙」雅号外,吕岩还有个不大光彩的称号∷「色仙」。吕岩虽经「十试」严峻考验,而得师父锺离子所传上真秘诀,及火龙真人天遁剑法,功成圆满,已升入仙班成了神仙,但其於「酒」、「色」二 ...
    故事大全 2015-10-21 10:59
  • 鲁班与斜宝塔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鲁班与斜宝塔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 ...
    故事大全 2015-10-21 10:18
  • 你不知道的马头琴的故事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是由奶奶抚养大的,婆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苏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帮助奶奶做饭。十七岁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 ...
    故事大全 2015-10-21 09:56
  • 走亲戚的风俗-走亲戚的礼物特点
    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继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 走亲戚的风俗-走亲戚的礼物特点 走亲戚的礼物特 ...
    风俗习惯 2015-5-6 09:01
  • 中秋博饼的风俗-中秋博饼的文化内涵
    中秋博饼活动在很多地方成为一种节日习俗,但是也出现一些与博饼的历史文化内涵不相协调的现象。有的杜撰历史,有的不断提高博饼奖品价值,几乎成为一种不用投注的博彩。要保护博饼,保护其应有的历史文化内涵。 ...
    风俗习惯 2015-5-6 08:57
  • 压岁钱的风俗-压岁钱的文化内涵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给压岁钱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压岁钱的风 ...
    风俗习惯 2015-5-6 08:51
  • 舞龙的文化内涵-舞龙的风俗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非 ...
    风俗习惯 2015-5-6 08:48
  • 贴春联的来历-贴春联的文化内涵
    春联以采用对仗的形式,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吉祥话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
    风俗习惯 2015-5-6 08:45
  • 踏青的风俗-踏青的文化内涵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明朝冯应京、元朝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农历二月二日人们纷纷出城采蓬叶,备牲醴纸爆竹,为土地神庆寿行祭礼。 踏青的 ...
    风俗习惯 2015-5-6 08:42
  • 守岁的文化内涵-守岁的风俗
    除夕在古代被称为团圆节,守岁之时也是人们共叙亲情的黄金时间,守岁对于团聚的人们来说,是一顿亲情大餐,享受着人生最大的乐趣。而对于游子,客居他乡,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凸显几分凄凉,几分离愁,不由泪湿衣杉 ...
    风俗习惯 2015-5-6 08:36
  • 杀猪菜的文化内涵-杀猪菜的做法
    杀猪菜是很有特色的黑龙江特色小吃,是东北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如今,这种吃法在关内城市里的一些东北饭馆里流行起来,当然其制法已经比原来有了很大改进,比如加入了更多的配料和调料后,使得 ...
    风俗习惯 2015-5-6 08:33
  • 扫墓的文化内涵-扫墓的风俗
    清明扫墓是中国文化教化的重要形式。清明祭祖活动是无形的心理感受活动和有形的礼仪行为活动相结合的礼仪形式。我们对祖先的祭祀并非相信灵魂不死,而是一种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礼仪之举。 扫墓的文化内涵-扫墓 ...
    风俗习惯 2015-5-6 08:31
  • 赛龙舟的风俗-赛龙舟的文化内涵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 ...
    风俗习惯 2015-5-6 08:26
  • 年夜饭的风俗-年夜饭的文化内涵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吃年夜饭,寓意着阖家团圆。这顿年夜饭代表着至高无上,古时的贤明圣祖在年三十这天也会特赦犯人们回家去吃顿年夜饭,因为这顿饭代表着一个人真实活在世上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是 ...
    风俗习惯 2015-5-6 08:16
  • 庙会的文化内涵-庙会的风俗
    庙会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故名庙会。 庙会的文化内涵-庙会的风俗 庙会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 ...
    风俗习惯 2015-5-6 08:13
  • 接财神的文化内涵-接财神的风俗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接神仪式一般在下午4时到晚上进行,准备供品有三牲、水果 ...
    风俗习惯 2015-5-6 08:05
  • 祭祖的文化内涵-祭祖的风俗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 ...
    风俗习惯 2015-5-6 08:02
  • 祭灶的文化内涵-祭灶的风俗
    我国春节,一般从祭灶揭开序幕。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在古代其地位仅次于中秋节,古时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灶糖,以求灶神祈福、来年全家平安,可见祭灶预示着忙了一年的游子 ...
    风俗习惯 2015-5-5 10:07
  • 放鞭炮的风俗-放鞭炮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放鞭炮的风俗-放鞭炮的文化内 ...
    风俗习惯 2015-5-5 10:05
  • 打铁花的文化内涵-打铁花的风俗
    打铁花,就是用铁水打花的艺术。打铁花有两种,第一种打法是用一把浸湿泡透的柳木勺,把熔化的铁水舀起来,向空中抛去,或者向一堵墙面甩去,顿时火星满天,灿烂夺目。 打铁花的文化内涵-打铁花的风俗 打铁花的文 ...
    风俗习惯 2015-5-5 10:02
相关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