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安全知识
安全知识
  •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 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 ...
    2017-5-30 13:03
  • 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 陷落地震 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 ...
    2017-5-30 13:03
  •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 ...
    2017-5-30 13:03
  •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 ...
    2017-5-30 13:03
  • 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我们把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60-300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 震中: ...
    2017-5-30 13:03
  •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烈度。烈度一般分为1 ...
    2017-5-30 13:03
  •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 ...
    2017-5-30 13:03
  • 烧伤后正确的做法是在事故现场立即寻找水源进行冷却疗法。 具体方法是将烧伤创面浸入10℃~20℃的自来水或清水中、或者用浸湿的毛巾覆盖创面。冷疗时间一般要求在30~60分钟以上,冷疗一般在烧伤后半小时内进行较好。 ...
    2017-5-30 13:03
  • 中度以上烧伤引起明显的全身反应,早期即可发生休克等。因此必须在伤后重视全身治疗,已有休克等危象者更应在处理创面前先着手治疗。 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方法是根据Ⅱ、Ⅲ烧伤面积,补液以维持有效血循环量。 1. ...
    2017-5-30 13:03
  • 地震造成的骨骼创伤多数比较严重,比如:开放性骨折、脊柱损伤、挤压综合症、骨折碎片刺伤血管引发大出血等。以一位骨科医师的专业素养,地震导致的骨创伤救治一定要快。 1,快速脱离危险环境。 地震导致骨创伤后, ...
    2017-5-30 13:02
  • 震后救人的原则是什么? 答:(1)先救近处的人,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路人,若舍近求远往往会错过救人良机。(2)先救容易救的人,可加快速度,扩大救人队伍。(3)先救青壮年,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4) ...
    2017-5-30 13:02
  • 哪些地方更容易发生地震灾害呢? 全球主要有两条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80%的地震都发生在此;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地震带),15%的地震发生于此,另有5%的地震发生在其他区域。这几次地震均发生在这两条地 ...
    2017-5-30 13:02
  •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 一旦怀疑有骨 ...
    2017-5-30 13:02
  • 地震、建筑施工及农村劳动中有时会发生塌方。塌方可能对受害者造成两种严重的后果: 一是土埋窒息,迅速造成死亡; 二是石块土方压埋肢体,引起挤压综合症。石块土方压埋肢体时间较长,大腿等肌肉丰满处细脑易坏死, ...
    2017-5-30 13:02
  • 学校避震 1、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3、不要回到教室去。 4、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5、 ...
    2017-5-30 13:02
  • 地震发生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 ...
    2017-5-30 13:02
  • 走在街道上遭遇地震怎么办? 1.当心高空坠物 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士碎块、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等,可能掉下伤人,应立即将身边的包或柔软物品顶在头上,或用手护头,迅速跑开 ...
    2017-5-30 13:02
  • 在楼房内遇到地震怎么办? 哪儿最安全 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的避震空间(即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比如墙角处,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房间、卫生间,结实、能掩护身体的 ...
    2017-5-30 13:02
  • 地震时应携带什么东西 首先应带水、干粮,急救药品、贵重物品,照明手电,换洗衣服、卫生用品,有婴儿的家庭要带奶粉、尿布以及防潮湿的雨布和雨伞等。这些东西平时或接到地震预报后,立即准备好。经验证明,平时有 ...
    2017-5-30 13:02
  • 地震前动物预兆 这首民谣是群众在长期预测地震中的总结,细读一下,对观察地震是有极大好处的。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钎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 ...
    2017-5-30 13:02
相关热文